随着我国制造业向高端化、智能化转型,数控激光切割机市场规模持续扩大,生产企业数量大幅增加。但行业内企业技术水平参差不齐,一些中小厂商缺乏核心技术积累,在激光器、数控系统、机械结构等关键环节存在设计缺陷或制造工艺落后的问题。例如,使用低功率激光器冒充高功率产品,导致切割效率低下、厚板切割能力不足;采用精度不达标的导轨和丝杠,造成切割精度偏差超标。
同时,企业对切割精度、速度、材料适应性的要求日益严苛,老旧设备或质量欠佳的产品在长期高强度运行中,逐渐暴露出激光器衰减、光路偏移、伺服系统故障等问题,不仅影响产品质量,还可能因设备停机导致生产线中断,造成巨大经济损失。此外,国家对工业设备的安全、环保性能监管不断加强,数控激光切割机需符合相关标准才能投入生产,质量鉴定成为企业保障合规运营的必要手段。
(一)激光系统
作为设备核心部件,需鉴定激光器的功率稳定性、光斑质量、使用寿命等指标。检查激光器实际输出功率与标称值的偏差,评估长时间工作后的功率衰减情况;通过专业仪器检测光斑形状和聚焦精度,确保切割能量分布均匀;核实激光器的使用时长和维护记录,判断其剩余使用寿命。
(二)机械结构
涵盖床身、导轨、丝杠、横梁等机械部件。鉴定床身的刚性和稳定性,检测是否存在变形或振动;检查导轨和丝杠的精度等级、磨损程度,评估其对切割定位精度的影响;验证横梁运动的平稳性,避免因机械结构松动导致切割轨迹偏移。
(三)数控系统
对数控系统的控制精度、响应速度、编程功能进行鉴定。测试系统对切割路径的规划能力,检查是否存在轨迹计算误差;评估在高速切割时的伺服响应速度,确保运动指令执行准确;验证系统兼容的编程格式和自动排版功能,判断其是否满足复杂零件的加工需求。
(四)光路系统
鉴定光路传输的稳定性和聚焦性能。检查反射镜、聚焦镜的光洁度和镀膜质量,检测是否存在划痕或污染导致的能量损耗;测试光路的校准精度,确保激光束在整个切割范围内聚焦位置一致;评估光路密封性能,防止灰尘进入影响光束质量。
(五)辅助系统
包括冷却系统、除尘系统、送料系统等。鉴定冷却系统的温控精度和流量稳定性,确保激光器和光学元件在适宜温度下工作;检测除尘系统的吸力和过滤效果,避免切割烟尘污染环境或影响操作人员健康;检查送料系统的定位精度和输送速度,保障材料进给与切割节奏匹配。
(一)国家标准
•GB/T 30574-2014《激光切割机 通用技术条件》:规定了激光切割机的术语定义、技术要求、试验方法等,是设备质量鉴定的基础标准,涵盖切割精度、速度、噪声等关键指标。
•GB 18465-2001《激光加工机械 安全要求》:明确了激光设备的安全防护要求,包括激光辐射防护、电气安全、机械安全等,确保设备操作过程中的人身安全。
(二)行业标准
•JB/T 13554-2018《数控激光切割机床 技术条件》:针对数控激光切割机的机械性能、数控系统功能、切割性能等作出详细规定,适用于金属材料切割设备的质量鉴定。
•SJ/T 11615-2016《激光加工设备 通用规范》:对激光加工设备的设计、制造、检验等环节提出行业规范,可作为电子行业用激光切割机的鉴定参考。
(三)国际标准
•ISO 15384:2000《激光和激光相关设备 激光切割机的验收试验》:国际通用的激光切割机验收标准,规定了切割精度、表面质量等性能的测试方法,适用于出口设备或国际合作项目的质量鉴定。
IEC 60825-1:2014《激光产品的安全 第 1 部分:设备分类、要求》:对激光设备的安全分类和防护措施作出国际统一规定,保障设备在全球市场的安全合规性。
(一)资料审查
收集设备的技术说明书、出厂检验报告、激光器和数控系统的合格证明、使用维护记录等资料。审查设备参数是否与设计标准一致,关键部件是否为原厂正品,制造和安装过程是否符合规范,从源头排查质量隐患。例如,通过核查激光器的出厂检测报告,确认其功率参数和稳定性指标是否达标。
(二)外观检查
通过目视和量具测量,检查设备整体外观是否完好,床身、横梁等结构件有无变形、裂纹或锈蚀;观察导轨、丝杠表面是否光滑,有无划痕或磨损痕迹;检查防护罩、警示标识等安全装置是否齐全,激光光路密封是否严密,确保设备外观和安全防护符合要求。
(三)性能测试
1.切割精度测试:采用标准试块(如 Q235 钢板),按照设备标称的最大切割速度和厚度进行切割试验,使用三坐标测量仪检测切割件的尺寸精度、垂直度、平面度,评估设备的定位精度和重复定位精度是否符合标准。
2.激光功率测试:使用激光功率计在不同工作时间点测量激光器输出功率,记录功率波动值,判断激光器的功率稳定性;测试设备在切割不同厚度材料时的功率调节能力,验证其是否满足切割需求。
3.速度与效率测试:在相同材料和厚度条件下,记录设备完成指定切割任务的时间,计算切割速度;评估设备的空行程速度和加速度,判断其生产效率是否达标。
(四)功能验证
测试数控系统的编程功能,检查是否支持复杂图形导入和自动排版;验证设备的自动对焦、边缘跟踪等辅助功能,判断其在异形件切割或材料倾斜时的适应性;模拟设备故障场景(如激光器过温、光路异常),检查安全保护系统是否能及时停机并报警。
(五)安全性能检测
依据 GB 18465-2001 标准,使用激光功率计和辐射检测仪,测试设备的激光辐射泄漏量是否在安全限值内;检查急停按钮、联锁装置等安全部件的响应速度,验证电气系统的绝缘电阻和接地电阻是否符合安全规范,确保设备操作安全。
(一)委托受理
生产企业、使用单位或相关机构向具备资质的鉴定机构提交鉴定申请,提供设备资料和鉴定需求(如故障排查、性能评估等)。鉴定机构审核资料完整性和委托方资质,签订鉴定合同明确双方权责。
(二)方案制定
根据设备型号、使用年限和鉴定需求,制定详细的鉴定方案。明确鉴定项目(如切割精度、激光功率等)、测试方法、所需仪器(如三坐标测量仪、激光功率计)及时间安排,报委托方确认后实施。
(三)现场勘查与检测
鉴定人员前往设备使用现场,记录设备运行环境(如温度、湿度、电源稳定性);按照方案进行外观检查、性能测试和功能验证,采集原始数据并记录设备运行状态,例如在切割测试中实时记录切割速度和激光功率参数。
(四)数据分析与评估
对检测数据进行整理分析,将切割精度、功率稳定性等指标与相关标准对比,判断设备是否存在质量问题。例如,若切割件的尺寸偏差超过 GB/T 30574-2014 标准规定的限值,则判定为切割精度不合格,并分析是否由导轨磨损或光路偏移导致。
(五)出具鉴定报告
根据分析结果撰写鉴定报告,内容包括鉴定目的、范围、方法、检测数据、问题分析及结论建议。报告需明确设备是否符合质量标准,指出存在的问题及成因,如 “激光器功率衰减超标,建议更换激光器核心部件”。报告经审核后加盖公章,交付委托方作为决策依据。
(六)异议处理
委托方对报告有异议的,可在规定时间内提出复核申请。鉴定机构组织专家对鉴定过程和数据进行重新核查,必要时补充测试,根据复核结果出具补充报告或作出解释说明,确保鉴定结论的公正性和准确性。
联系电话
微信扫一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