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环保要求日益严苛的当下,工业生产中氮氧化物(NOx)的排放控制至关重要。炉内干法脱硝设备作为降低 NOx 排放的关键装备,其质量直接关乎企业能否有效履行环保责任,以及生产运营的稳定性与经济性。当设备出现性能不达标、故障频发等问题时,炉内干法脱硝设备质量鉴定便成为解决纠纷、保障各方权益的核心环节。
随着环保法规的持续收紧,各行业对炉内干法脱硝设备的需求与日俱增。这类设备通过在炉膛内喷入还原剂,利用高温条件使 NOx 与还原剂发生化学反应,将其转化为无害的氮气和水,从而实现减排目标。但在实际应用中,由于设备设计缺陷、制造工艺不过关、安装调试失误等因素,设备质量问题屡见不鲜。
例如,某化工企业购入一套炉内干法脱硝设备,投入使用后发现脱硝效率远低于合同约定标准,不仅导致企业面临环保超标罚款风险,还增加了生产成本。在此类纠纷中,由于设备质量涉及复杂的技术问题,双方往往各执一词,难以达成一致。因此,借助专业的质量鉴定机构,依据科学的鉴定标准与方法,准确判断设备质量状况,明确责任归属,成为解决争议的必要途径。
核心部件
喷枪:喷枪作为还原剂喷射的关键部件,其材质、喷射角度、雾化效果等直接影响脱硝反应的充分性。鉴定时需检查喷枪是否存在磨损、腐蚀,喷射孔是否堵塞,喷射角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,以及雾化颗粒大小是否均匀。
输送管道:关注管道的材质是否能承受高温、耐腐蚀,管道连接部位是否密封良好,有无泄漏风险。同时,检查管道内部是否有积垢,影响还原剂的输送效率。
控制系统:评估控制系统的稳定性与精确性,包括温度、压力、流量等参数的监测与调控是否准确,能否根据工况变化及时调整还原剂的喷射量。
辅助系统
储存系统:查看还原剂储存罐的材质、容量是否符合设计要求,是否具备良好的密封性能与安全防护措施,如安全阀、液位计等是否正常工作。
稀释系统:检查稀释水或空气的供应是否稳定,稀释比例能否精准控制,以确保还原剂在最佳浓度下参与反应。
整体性能
脱硝效率:这是衡量设备质量的核心指标,通过实际运行测试,对比设备在不同工况下的 NOx 去除率与设计值的差距。
设备稳定性:观察设备在长时间运行过程中,是否频繁出现故障,各部件运行是否平稳,有无异常振动或噪音。
运行安全性:评估设备是否具备完善的安全保护机制,如超温、超压报警与自动停机功能,以及电气系统的接地保护是否符合标准。
国家标准
《固定污染源废气 氮氧化物的测定 非分散红外吸收法》(HJ 692-2014):为测定废气中 NOx 浓度提供了标准方法,用于评估脱硝设备的进出口 NOx 浓度,进而计算脱硝效率。
《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》(GB 9078-1996):规定了各类工业炉窑的 NOx 排放限值,设备的最终脱硝效果需满足该标准要求。
行业标准
针对不同行业,如电力、钢铁、水泥等,行业协会或相关组织制定了专门的脱硝设备技术规范。以电力行业为例,《火电厂烟气脱硝工程技术规范 选择性非催化还原法》(HJ 563-2010)对炉内干法脱硝设备的设计、施工、验收等环节提出了详细要求,包括还原剂的选择、喷射系统的设计参数、控制系统的功能等。
设备制造商的企业标准也是鉴定的重要参考依据,若企业在合同中明确承诺设备性能指标符合其内部标准,鉴定时需以此为对照进行评估。
现场勘查
鉴定人员深入设备安装现场,对设备的外观、结构进行详细检查。查看设备是否有明显的损坏、变形,各部件的连接是否牢固,管道、阀门等是否存在泄漏迹象。同时,检查设备的运行环境,如温度、湿度、通风条件等是否符合要求。
性能测试
模拟工况测试:在实验室或现场搭建模拟测试平台,模拟设备实际运行时的工况条件,包括烟气流量、温度、NOx 浓度等,对设备进行脱硝效率测试。通过改变运行参数,观察设备性能的变化,分析其适应性与稳定性。
在线监测:利用专业的监测仪器,对设备运行过程中的关键参数,如 NOx 浓度、温度、压力、还原剂流量等进行实时在线监测。收集一段时间内的数据,进行统计分析,评估设备性能的波动情况。
无损检测
超声检测:用于检测设备金属部件的内部缺陷,如裂纹、气孔等。通过发射超声波,根据反射波的情况判断缺陷的位置、大小和形状。
射线检测:利用 X 射线或 γ 射线穿透设备部件,在底片上形成影像,检测部件内部的结构完整性和缺陷情况,尤其适用于检测焊缝质量。
拆解分析
对于存在严重质量问题或内部结构复杂难以直接观察的设备,在征得相关方同意后,可进行部分拆解。检查内部零部件的磨损、腐蚀情况,分析故障原因,评估设备的制造工艺与装配质量。
委托受理
纠纷双方或法院、仲裁机构等委托方,向具有资质的质量鉴定机构提出鉴定申请。鉴定机构对委托事项进行初步审查,了解案件背景、争议焦点与鉴定需求,确认是否受理委托。若受理,双方签订委托鉴定合同,明确鉴定目的、范围、标准、费用及时间要求等。
制定方案
鉴定机构组建专业的鉴定团队,成员包括材料专家、机械工程师、化工工艺师等。团队根据委托要求与设备特点,制定详细的鉴定方案,确定鉴定方法、测试项目、采样计划及人员分工等。方案需经过内部审核与委托方确认后实施。
现场工作
鉴定人员携带专业检测设备前往设备现场,按照鉴定方案进行现场勘查、性能测试、采样等工作。在测试过程中,详细记录设备运行状态、测试数据及发现的问题。对采样的样品进行妥善保存与标识,以便后续实验室分析。
实验室分析
将现场采集的样品送至专业实验室,运用先进的分析仪器和方法进行检测。如对金属材料进行化学成分分析、力学性能测试,对还原剂进行纯度检测等。结合现场测试数据与实验室分析结果,对设备质量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与判断。
出具报告
鉴定团队根据现场工作与实验室分析结果,撰写鉴定报告。报告内容包括鉴定委托事项、鉴定依据、鉴定过程、分析说明、鉴定意见等。鉴定意见需明确设备是否存在质量问题,若存在,问题的性质、程度及可能的原因,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。报告经过严格的审核、批准程序后,提交给委托方
联系电话
微信扫一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