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建筑、公路、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中,制砂机作为将矿石、岩石加工成机制砂的核心设备,其质量直接关系到砂石产品粒度、级配及生产效率,影响工程建设质量与成本。然而,当前制砂机市场存在设备性能参差不齐、易损件磨损过快、安全隐患突出等问题,专业的质量鉴定成为规范行业发展、保障生产稳定的关键环节。
(一)核心破碎系统
破碎部件:鉴定锤头、反击板、衬板的材质(如是否为高铬铸铁)、硬度(应≥HRC55)及磨损程度,检查是否有裂纹、掉块;评估转子的平衡度、转速稳定性,这直接影响破碎效率和设备寿命。
破碎腔:检测腔型设计是否合理(如进料口尺寸、反击间隙),内壁是否有过度磨损或变形,避免因腔型异常导致物料堵塞或破碎不充分。
(二)传动与动力系统
包括电机、减速器、皮带轮等,鉴定电机功率是否匹配设备产能,传动部件运行是否平稳(无打滑、异响),轴承润滑是否良好,避免因动力不足或传动故障导致生产效率低下。
(三)筛分与输送系统
评估振动筛的筛分精度(粒度合格率应≥95%)、输送皮带的运行稳定性,检查筛网孔径是否符合设计要求,有无破损或堵塞,确保成品砂粒度达标。
(四)润滑与冷却系统
鉴定润滑油泵压力、流量是否稳定,冷却装置(如水箱、风扇)的降温效果,避免因润滑不足或过热导致轴承、转子等部件过早损坏。
(五)安全与控制系统
检查设备防护栏、防护罩的强度和安装牢固性,急停按钮的灵敏度,以及过载保护、故障报警功能,确保操作人员安全和设备应急保护有效。
(一)国家标准
GB/T 25515-2010 机制砂石生产技术规范:规定了制砂设备的性能指标(如成品砂粒度分布、石粉含量),是鉴定砂石质量的基础标准。
GB 20061-2006 破碎设备 安全要求:明确了制砂机的安全防护、电气安全等通用要求,如防护罩应能承受 500N 力而无变形。
GB/T 13306-2011 标牌:规范设备标识,要求注明型号、功率、产量等参数,确保信息完整。
(二)行业标准
JB/T 10991-2010 立轴冲击式破碎机:针对主流制砂机类型(立轴冲击式)的技术要求,包括转子转速、处理能力、噪声限值等,是核心行业标准。
JB/T 12796-2016 制砂设备 试验方法:规定了制砂机性能测试的方法,如产量、粒度、能耗的测定流程。
(三)企业标准
设备制造商通常制定内控标准,如更高的锤头寿命(≥800 小时)、粒度合格率(≥98%),鉴定时需结合企业技术文件(如使用说明书、质保承诺)评估。
(一)资料审查
收集制砂机设计图纸、出厂检验报告、锤头 / 衬板材质证明(如光谱分析报告)、安装调试记录等。重点核查:设备标称参数(处理能力、功率)与技术文件一致性;核心部件(如转子、电机)是否为原厂正品;润滑系统是否符合《JB/T 7929-2010 齿轮传动装置 润滑》要求。
(二)外观与结构检查
目视检查锤头、衬板表面是否有裂纹、掉块,转子是否有变形;连接螺栓是否紧固(扭矩应符合设计值),焊缝是否平整无缺陷;防护栏、防护罩是否齐全,安全标识是否清晰。
用卡尺测量锤头磨损量(应≤原厚度的 30%),百分表检测转子径向跳动(应≤0.1mm),确保运行平衡。
(三)性能测试
破碎效率测试:选取标准矿石(如石灰石,粒径≤50mm),按设备额定参数运行 1 小时,收集成品砂用筛分机检测粒度分布(≤5mm 颗粒占比应≥95%),计算产量(与标称值偏差应≤±5%)。
能耗与稳定性测试:计量单位产量耗电量(应≤8kWh/t);连续运行 4 小时,记录设备振动值(用振动仪测量,应≤0.15mm/s)、轴承温度(最高不应超过 70℃),评估运行稳定性。
安全测试:模拟进料口堵塞,检查设备是否自动停机;测试急停按钮响应时间(应≤0.5 秒),验证防护栏抗冲击能力(施加 300N 力无变形)。
委托受理:砂石厂、建筑企业等用户向鉴定机构提交申请,说明设备型号、问题(如 “产量下降、振动剧烈”),并提供设备资料(如出厂报告、维修记录)。
方案制定:根据需求制定鉴定方案,明确测试项目(如破碎效率、振动值)、仪器(筛分机、振动仪)及时间安排,重点关注核心部件检测。
现场检测:技术人员赴现场勘查,记录设备外观缺陷;按方案测试破碎粒度、产量、振动等参数,采集锤头磨损量、轴承温度等数据。
数据分析:对比检测结果与标准,分析问题成因(如 “产量不足系锤头磨损过度,材质硬度不达标”)。
报告出具:撰写包含鉴定目的、过程、数据、结论及整改建议(如 “更换高铬铸铁锤头,重新校准转子平衡”)的报告,加盖资质印章后交付委托方。
异议处理:若用户对结论有异议,机构复核数据或补充测试,出具补充报告。
联系电话
微信扫一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