光伏太阳能发电作为清洁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,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得到迅猛发展。然而,随着光伏太阳能发电设备的广泛应用,其质量问题也逐渐凸显,不仅影响发电效率,还可能带来安全隐患。因此,对光伏太阳能发电设备进行专业的质量鉴定至关重要。
在 “双碳” 目标的推动下,我国光伏太阳能发电产业迎来了爆发式增长,装机容量逐年攀升。但由于市场竞争激烈,部分企业为了降低成本,在生产过程中偷工减料、降低工艺标准,导致光伏太阳能发电设备质量参差不齐。
常见的质量问题屡见不鲜,比如组件功率衰减过快,刚安装不久的光伏板发电效率就大幅下降;逆变器频繁故障,造成整个发电系统瘫痪;支架腐蚀严重,影响设备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等。据相关数据统计,因设备质量问题导致的光伏电站故障占比超过 30%,给企业和投资者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。
为了规范光伏太阳能发电设备市场,保障光伏电站的安全稳定运行,提高发电效率,光伏太阳能发电设备质量鉴定的需求日益迫切。通过专业的鉴定,能够明确设备是否存在质量缺陷、问题产生的原因,为设备的维修、更换以及纠纷解决提供有力依据。
光伏太阳能发电设备质量鉴定涵盖了从组件到系统的多个环节,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:
(一)光伏组件
电池片:检查电池片的材质、尺寸、厚度是否符合标准,有无隐裂、断栅、虚焊等问题,这些都会影响电池片的光电转换效率。
玻璃盖板:评估玻璃的透光率、强度、平整度,以及是否有划痕、气泡等缺陷,透光率不足会直接降低组件的发电性能。
封装材料:查看 EVA 胶膜的厚度、交联度,背板的耐老化性能、耐候性等,封装材料质量不过关会导致组件提前老化、失效。
边框:检查边框的材质(通常为铝合金)、防腐处理情况,以及与组件的连接牢固程度,边框腐蚀或连接松动会影响组件的安装稳定性。
(二)逆变器
功率器件:评估 IGBT、MOSFET 等功率器件的性能参数,如耐压值、电流容量等,是否满足设备运行要求。
控制电路:检查控制芯片、传感器、继电器等元件的工作状态,控制电路故障会导致逆变器无法正常并网、输出电压不稳定等问题。
散热系统:查看散热风扇、散热片的散热效果,逆变器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热量,散热不良会影响设备的使用寿命和运行稳定性。
(三)支架系统
支架材质:鉴定支架所用钢材或铝合金的材质、规格,以及是否进行了防腐处理(如镀锌、喷涂等),材质不合格或防腐不到位会导致支架容易腐蚀损坏。
结构设计:评估支架的承重能力、抗风载、抗雪载能力,结构设计不合理会使支架在恶劣天气下发生变形、坍塌。
连接部件:检查螺栓、螺母等连接部件的强度、防锈性能,连接不牢固会影响支架的整体稳定性。
(四)线缆及连接器
线缆:检查线缆的导体截面积、绝缘层厚度、耐温等级,以及是否有破损、老化等情况,线缆质量问题可能导致线路损耗过大、短路等故障。
连接器:评估连接器的接触电阻、绝缘性能、防水性能,接触不良会增加线路损耗,防水性能差则可能导致短路。
光伏太阳能发电设备质量鉴定需依据相关的国家标准、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,主要包括以下内容:
(一)国家标准
《地面用晶体硅光伏组件 设计要求》(GB/T 2297-2008):规定了地面用晶体硅光伏组件的设计要求、试验方法和检验规则,对组件的外观、性能、可靠性等方面做出了明确规定。
《光伏并网逆变器技术要求》(GB/T 19964-2012):明确了光伏并网逆变器的技术要求,包括输出电压、电流、频率、谐波含量等性能参数,以及安全保护功能、环境适应能力等。
《太阳能光伏支架设计规范》(GB 50797-2012):对太阳能光伏支架的设计荷载、材料选择、结构设计、安装要求等做出了详细规定,确保支架系统的安全可靠。
(二)行业标准
《光伏组件回收再利用通用技术要求》(SJ/T 11721-2018):虽然主要针对光伏组件的回收再利用,但其中对组件的质量状况评估有一定的参考价值。
《光伏电站施工规范》(NB/T 32004-2013):涉及光伏电站设备的安装质量要求,对鉴定设备安装是否符合规范具有指导意义。
(三)企业标准
一些知名的光伏太阳能发电设备生产企业会制定自己的企业标准,这些标准通常在满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基础上,对产品的性能和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。在进行质量鉴定时,若企业标准高于相关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,则以企业标准为主要依据。
光伏太阳能发电设备质量鉴定采用多种方法相结合,以确保鉴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,主要包括以下几种:
(一)资料审查
收集设备的设计图纸、产品说明书、出厂检验报告、安装调试记录、运行维护记录等资料。通过对这些资料的审查,了解设备的设计参数、性能指标、安装要求和使用方法等,判断设备的实际情况是否与设计相符,是否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。
(二)外观检查
对光伏太阳能发电设备的外观进行全面检查,观察组件是否有碎裂、变形、脱层等现象;逆变器外壳是否有破损、锈蚀;支架是否有弯曲、腐蚀、连接松动等情况;线缆及连接器是否有破损、老化、接触不良等问题。
(三)性能测试
光伏组件测试:使用专业设备(如太阳模拟器、万用表等)测量组件的开路电压、短路电流、最大输出功率等参数,与产品标称值进行对比,评估组件的发电性能。同时,进行耐候性测试(如高低温循环、湿热循环等),检验组件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性能稳定性。
逆变器测试:通过并网测试设备,检测逆变器的输出电压、电流、频率、谐波畸变率等参数,判断其是否符合并网要求。进行效率测试,计算逆变器在不同负载下的转换效率。此外,还需测试逆变器的保护功能(如过压保护、过流保护、孤岛效应保护等)是否灵敏可靠。
支架系统测试:对支架进行载荷试验,模拟风载、雪载等外力作用,观察支架的变形情况和结构稳定性。检测支架的防腐涂层厚度和附着力,评估其防腐性能。
(四)材质分析
对光伏组件的电池片、玻璃、封装材料,支架的材质等进行取样分析,通过化学分析、物理性能测试等方法,判断材料的成分、性能是否符合相关标准和设计要求。
光伏太阳能发电设备质量鉴定通常按照以下流程进行:
委托受理:设备使用方、生产企业、投资者等相关方向具有资质的第三方质量鉴定机构提出鉴定委托,说明鉴定目的、设备基本情况(如设备型号、使用年限、故障现象等)。鉴定机构对委托事项进行审核,确认受理后与委托方签订鉴定委托合同。
资料收集:鉴定机构收集与光伏太阳能发电设备相关的资料,如设计图纸、产品说明书、出厂检验报告、安装调试记录、运行维护记录、故障报告等。
现场勘查:鉴定人员到设备安装现场进行勘查,对设备的外观、安装情况、运行环境等进行实地查看,拍摄现场照片和视频,记录设备的故障现象和存在的问题。
制定鉴定方案:根据收集到的资料和现场勘查情况,鉴定机构制定详细的鉴定方案,明确鉴定的内容、方法、步骤、所需仪器设备和人员安排等。
实施鉴定:按照鉴定方案,对设备进行外观检查、性能测试、材质分析等工作,详细记录鉴定数据和结果。
数据分析与评估:对鉴定过程中收集到的数据和资料进行整理、分析和评估,将测试结果与相关标准和设计要求进行对比,判断设备是否存在质量问题,分析质量问题产生的原因。
出具鉴定报告:根据数据分析和评估结果,鉴定机构撰写《光伏太阳能发电设备质量鉴定报告》。报告内容包括委托方信息、设备概况、鉴定目的、鉴定依据、鉴定过程、鉴定结果、原因分析、鉴定结论和建议等。鉴定报告需加盖鉴定机构公章,具有法律效力。
异议处理:委托方对鉴定报告有异议的,可以在规定时间内提出复核申请。鉴定机构对复核申请进行审核,如需复核,组织专业人员进行重新鉴定,并出具复核报告。
通过专业的光伏太阳能发电设备质量鉴定,能够及时发现设备存在的质量问题,为设备的质量改进、维修更换以及纠纷解决提供科学依据,促进光伏太阳能发电产业的健康发展。如果你在光伏太阳能发电设备使用过程中遇到质量问题,不妨寻求专业的质量鉴定服务,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。
联系电话
微信扫一扫